人居环境、文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游学团

学生感言:

爱丁堡所拥有的是历史、经典、是沉淀。每一座建筑都如一个阅历丰富的古人,苍劲的挺拔在城市中,拥有着不同的故事。触摸它们,感到的不是紧张,不是急促,而是沉稳。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非常重视此次与我们的合作,课程主要负责人汪帆教授不仅尽心尽力为我们实地讲解与翻译,还为我们精心安排了数次精品课程,其中包括低碳建筑设计世界级专家Prof Sue Roaf独具个人魅力的低碳讲座,实地深入苏格兰卫星城商业中心董事会议厅接受最直观的讲解等;

14天的旅行中,没有给自己买一件值得纪念的东西,去英国值得纪念的不是物品,而是记忆。我希望能把这记忆装进我人生的旅行袋中,伴我走过以后的旅途。

当下午进入到爱丁堡的市中心,我被深深地折服了。这不是一座热闹繁华的城市,她没有伦敦的时尚,没有纽约的开放,她有的,只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粹。每一座建筑都有她自己的故事,每一砖每一瓦,都是时间的见证者。漫步在爱丁堡的街头,我睁大双眼,试图把她的每一角角落落都印在自己的脑中,这样的爱丁堡,处处像幅画,这样质朴,这样恬静。

整个爱丁堡给人的感觉十分亲切,十分和谐,即使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教堂里,也没有被她的威严震慑到不敢逼近,相反,她似乎是敞开心扉,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就拿苏格兰议会大厦来说,整个大厦就像是一座艺术馆,没有一丝庄严的感觉。整座大厦的设计与周围的环境十分融合,内部也有许多贴心的设计,比如内部的幼儿园。这十分出乎我的意料。

此次英国之行收获颇多。在专业上:了解了低碳,并亲身实地地看到了零排放建筑和一些关于低碳方面的新知识。在文化上:深刻感受到了中西化文化的差异性以及认识到中国现在处于一个物质文明阶段,离精神文明还遥不可及。英国在文化以及建筑保护上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漫步在瓦特大学的校园内,偏爱这无边的绿地,不禁看了又看爱了又爱。美丽的校园无需过多繁复的装饰,历久则味更浓。早晨的校园更是宁静而又安详。呼吸着新鲜的不能再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柔软的不能再柔软的草地,愈发的爱。知道自己14天后即将离开,或许就再也见不到这么广阔的翠绿,自那时起就有着淡淡的不舍。瓦特大学就像是爱丁堡的缩影,有着跟爱丁堡一样的气质。安静却不失高贵,宁静却不失典雅。

还有这次的英国行,“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已经植入我的心中,无论是在建筑、环境,还是经济上,可持续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关于这次旅行,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次考察的主题: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等国家都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以及实验,而现阶段应该还只是初期阶段,合理的规划未来的道路尤为重要。在爱丁堡已经附近的其他地方看的很多代表性建筑,他们有着低碳、环保等共同点,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的先进的技术,还和他们的理念,观点有关。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文化和教育都与之行为方式,工作方式有关,也可以说是综合因素产生了现在这个结果。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八月九日晚上去参加的苏格兰民间舞会。在舞会上,所有人都放开了跳,跳得很开心。当走出大厅的时候,一直觉得还没有跳够。心里想,要是能把这样的舞会带回中国该有多好。

就第一天看到的景象来说,还是有些超出我的期待的,爱丁堡,我开始喜欢这个地方了。

走进了宿舍后面的一片森林,森林间是一条小道,是用小石子铺成的,走去“噗噗”松脆的声音很是好听。越深入才越发现这片森林的美,巨粗的水杉,成片的灌木,看不见阳光,就在不远处还有松鼠早起在锻炼,路上还有野兔,没想到第一次看到野兔居然实在大不列颠的土地上。直到你走近了,那野兔才从容的离开。

课程的安排很细心。一个上午三节课,虽然课程内容很丰富很精彩,不过全英语的课程,确实有点累。

这次英国之行也可以说为我的建筑启蒙上了深刻的一课,实地看过曾出现在书本和老师口中的著名建筑,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再加上生动的讲解,让我对建筑的热爱也多了一份。

从汪帆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的激励,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像老朋友间一样,无话不谈,从建筑到绘画再到雕塑,又从电影到音乐再到爱好,他也很耐心地与我们中的不少人进行了长谈,悉心为我们遇到的问题提供开导和帮助,还给我们未来的个人发展指明了一条可能我们自己都不曾想过的新航道

从不同领域教授的教学中获得了很多不曾听说的新颖观点,拓展了思路,比知识学到更多的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了跨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实地考察配以专业向导的解说中对可持续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从不同专业同学的交流中开拓了视野。

这次的旅行真的不只只是英国半月游,它更让我触摸到了自己和别人,我国和世界的距离。

描绘整个城市的轮廓线,你会发现从那轮廓线上你就可以一眼认出这就是爱丁堡,世界上不会再有这样一模一样的轮廓线会与这相同,因为他太有代表性了。

去赫瑞瓦特大学之前,总觉得这个学校很没有名气,是一个小学校,所以估计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不怎么样,但是到了学校以后才发现自己错了。